钱镠(852—932) 字具美,临安人。五代吴越国武肃王。生于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。相传初生时貌丑声野,其父钱宽以为不祥,欲弃之屋后井中,幸阿婆不许而留之,故奶名“婆留”;亦以此名井(此井犹存)。钱镠幼时,常与群儿在石镜山前一株大女贞树下行军游戏,指挥颇有法度。及长因家境贫寒,以贩卖私盐谋生。后因浙西镇遏使王郢叛乱,石镜镇将董昌招兵,钱镠遂投军。平定王郢后,钱镠升为石镜兵马副使。唐末黄巢起义军曾率数万人途经浙江,董昌听从钱镠建议,在山谷中设兵伏击,诈称“兵屯八百里”,起义军绕道而去。后,钱镠历任杭州刺史、镇海军节度使等,乾宁元年(894),又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次年,因讨伐妄图称帝的董昌有功,升为镇海、镇东节度使,加检校太尉、中书令,赐铁券,恕九死。梁太祖即位(907),加封为吴越王,卒于后唐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六日。临终嘱咐子孙“善事中国(指中原朝廷),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”。这一指导思想,为其后纳土归宋,和平统一奠定基础。钱镠在当时天下大乱时,能审时度势,朝奉中原为臣,以“保境安民”为国策,兴建海塘,扩建杭城,发展农桑,疏浚湖浦,开拓海运,扩大贸易,对杭州及两浙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钱镠晚年习书法,擅长隶书,传世书迹有《题钱明观桥记》《慈云岭题名》《墨帖》等。